第51章(2/2)
“先生请坐。”
嬴云曼留下了蒹葭,让白露回去看顾宫外的自荐点。
和陈平不同,张良从一开始就对秦二极为提防。
作为“受害者”,他应该有这个意识。
“我本该现在就带你去觐见陛下,但我与陛下起了争执,他今日不想见我。”
这是大实话。
正跟她要交给张良去办的事有关。
张良本以为秦二会如对陈平般先考校学识,却不想她突然说这种话。
难道是想试探他对暴君的态度
可秦二没给他思虑的时间,就让蒹葭将三册竹简送至张良案前。
“先生可知晓简体字”
陈平都能通过天幕学会,没道理张良不会。
“只识天幕之字。”
张良打开第一册,却见这是一份简单的隶书与简体字的对照。
都是常用字。
一目十行之下,不消片刻张良就已经记住全部的文字,并暗自惊叹秦二简化文字自成一体。
难以想象这是她四岁时所作。
嬴云曼等他展开第二册竹简,才解释此前为何与祖龙起争执:
“我欲对大秦官职及职务进行改革,以配合将来的科举制,此事便有劳先生了。”
其实表达亲密的办法是叫字,但嬴云曼记性不好,记住名已经很努力了,再去记字,万一叫错就会很尴尬。
倒不如一视同仁,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以“先生”相称。
第二册竹简是如今大秦的官职总览,以小篆写就。
张良很清楚大秦现行的官制,又展开第三册。
而第三册是秦二以简体字指出各项弊端,并在其后提出她的要求:
中央集权、军政分离、立法司法执法分离、人事权与管理权分离、异地为官、三公九卿改制、绩效考核……
张良额上沁出些许冷汗。
这……
“蒹葭,一会带先生去早已备好的院子,无论先生有何需求皆可尽量满足,若有拿不准的就来问我。”
吩咐完蒹葭,嬴云曼就下逐客令,完全不给张良反驳的时间:
“我这里还有许多政事需要处理,就不多留先生,负责科举制的陈平就在你隔壁院落,你们可以互通有无,请先生十二日内给我一个章程。”
“对了,明日一早,还请先生与我同去章台宫觐见陛下。”
蒹葭会意,即刻送张良去西苑。
没有倒履相迎竭诚相待,见面就是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嬴云曼不觉得这是怠慢。
这分明是信任加重视!
反正张良也不可能是图她态度好才来自荐——
天幕都把她黑成什么样了
敢来,就是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什么
张良和陈平都不可能在半个月内交出完美的答卷
那就轮到她来挑刺。
她是太子,负责提出问题。
臣下负责解决问题。
解决得不好,她就站在几千年后的视角予以批评,陈平和张良还得赞叹她眼光长远。
就算改革真出什么纰漏,那也是臣子的错,臣子去善后,她负责向祖龙为他们说情。
张良自幼才智过人,这还是第一次感到毫无头绪。
但秦二交给他的第一件事都无法完成,他又怎配被后世称为谋圣
何况张良看得出秦二提出的大部分要求背后,都是想制止官吏贪赃枉法欺虐黔首。
他决定先去拜访陈平,既然官制是配合科举制,就得先了解科举制。
然后他就见到了三天没怎么合眼,眼下已有乌青的陈平。
“……”
相顾无言许久,陈平请张良入内。
好消息是,他俩并非唯二被秦二委以重任的人。
华夏书阁内还有一位名叫张苍的年轻人,正在焦头烂额地思考如何编纂一套不容易做假账的财务系统。
翌日,张良随太子觐见始皇帝。
对于这个曾经试图刺杀他的“谋圣”,始皇帝看到他的憔悴就心情舒畅许多。
昨日秦二提出的官制改革几乎要改变整个朝堂——他倒想看看,张良能给出一份怎样的章程。
张良获封御史中丞,同陈平一样,十数日内无需入朝会。
七日后,嬴云曼亲自送韩信出咸阳三十里。
毕竟是她以后聚少离多的未来帝夫,她当然要给他留下最好的印象,以获取更多的忠心。
“不久后我就会改革驿站,记得回信。”
面对君上的示好,韩信依旧有些局促。
哪怕十日来与君上在军事上无话不谈,但只要涉及私事,韩信立即就变得嘴拙。
“唯。”
听到君上的轻笑,韩信更是不知所措。
大军一路北上,许久后来到一处高地,韩信才第一次回头。
已不见咸阳。
沛县众人来得太晚,燎原军早已开拔,嬴云曼让周勃和樊哙随王离一起去上郡。
章邯将领刑徒军的消息传开后,王离就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