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甬道里的南风(2/2)
之前说过,有同行用牛拉绳的前例,但这种办法太费事。
还有一种更加省力的办法,那就是用手拉葫芦!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会善于使用工具。
到了新世纪,盗墓都已经用上高科技了。
不过话再说回来,公安侦查同样也用上了高科技手段,让以后的这行越来越难干……
二叔折腾了一会儿,成功在门缝上凿出了牛鼻孔,并且确定了自来石的位置,套上了拐子针。
孙反帝那边也找了个偏斜的角度,在墙上用膨胀钉固定好了手拉葫芦。
我就在旁边看着这两位‘前辈’的操作,边看边学。
只见二叔和孙反帝各自分工,配合的十分默契,最后再把绳子固定在手拉葫芦上,孙反帝开始哗啦啦的拉动铁链。
随着四股拧在一起的绳子被绷紧,墓门后面也传来了轰隆隆的摩擦声。
这是墓门后面的自来石被拉动的开始了偏移。
孙反帝又一鼓作气的加快速度,手动葫芦被拉的哗啦啦特别响,自来石的偏移角度也越来越大。
二叔就闭着一只眼睛,半边脸贴在墓门的门缝观察自来石的位置。
自来石大概又向左偏移了几十公分,二叔按捺着兴奋呼道:“行了……行了……”
我和孙反帝闻言,赶紧和孙反帝跑过来,一起用力去推右边的石门。
二叔喊着口号:“用力……1……2……3……”
“1……2……3……”
我把半个身子都贴在墓门上,听着二叔的口号,咬着后槽牙,使出了浑身吃奶的力气。
这青石墓门非常重,我们三个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才仅仅只是勉强推开了一点缝。
但只要能推得开,那就是好事儿。
接着我们又改成用撬棍插进门缝里,一点点的往外撬。
就这么反复折腾了一身大汗,我们终于把青石墓门给推开了大半。
‘瓮城’里的积水也全部都顺着推开的墓门倾泻了进去。
二叔立马拿着手电筒,朝着墓门后面照去。
墓门的后面是一条笔直的甬道,手电筒的光柱在前面黑暗的尽头被吞噬,深的见不到底儿。
我也跟着用手电筒照了照甬道的两边。
整条甬道全部都是用青石垒砌的,有两米多宽,将近三米高,上面是半圆形弧顶,脚下铺着平滑的青石。
在甬道的两边,每隔两米远的位置还挂着鎏金青铜灯盏,灯盏的造型很精美,像是一个圆形的香炉,
灯盏的底部残留着黑色的固体,应该是没有燃尽的燃料。
二叔随手取下来一个看了看,这东西可是值不少钱的。
不过我们的目的可不是这些,而是那传说中的一吨黄金。
说到一吨黄金,在孤本古书上写的很清楚,靖王吴差和他夫人并没有合葬在一起,天马山有两座大墓,分别在山脊的南北两面,而那一吨黄金极有可能陪葬在了靖王吴差墓里。
现如今,这南北两座墓同时在开工,那靖王吴差墓是在南边还是北边?
按照二叔的推测,在周至战汉时期以右为尊,因此皇亲贵族被称为‘右戚’,世家大族被称为‘右族’,豪门世家必定居住在城市的右侧,平民则居住左侧。
因此靖王吴差墓大概率会在山脊的右侧。
而我们这边刚好就在右侧,所以是靖王吴差墓的可能性很大,对面正在挖的是靖王吴差夫人的墓!
“小心点,慢慢往前走!”
二叔带头走在前面,格外谨慎的提醒了一句。
我们没见到墓室,也不确定前面的这条甬道到底有多长。
也就是因为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所以必须要保持格外的谨慎。
谁也不确定会不会突然从甬道深处的黑暗里藏着弓弩机关,或者是水银毒气。
在二叔的提醒下,我和孙反帝凝神贯注。
也就是在这精神紧绷之下,我们刚走了没几步,突然听到‘轰隆隆’的一声响。
我下意识的以为,是对面又用上爆破了。
不过我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真的雷声。
孙反帝好像和我一样,拿着手电筒在听到雷声后,下意识的听了一下脚步,在确定是雷声后,嘴里骂咧了一句:“靠!我以为对面又用上爆破了,这大白天的,对面要是……”
“轰!”
孙反帝的话都还没说完,接着又传来‘轰’的一声炸响。
这声炸响要比前面的雷声响亮的多,并且还感觉声音是从前面的甬道传过来的,脚下也跟着微微一震。
刚才是雷声,那现在这就真的是爆破了!
看来对面是一直在等着雷声作为掩护,盗墓不用技术,全程爆破开道!
“我操了个……”
孙反帝接着刚才的话,又骂了一句:“对面可真是够胆大,大白天的也敢用爆破!”
走在最前面的二叔摇了摇头,正准备说话,但话到嘴边又突然咽了回去,猛地把手一伸,僵住身子,做了个急停的手势。
与此同时,我和孙反帝猝不及防的感觉从前面的甬道深处吹来了一股妖风,这股妖风裹着刺骨的阴冷潮气,迎面吹来,让我和孙反帝下意识的浑身打了个冷噤,全身直起鸡皮疙瘩,汗毛炸立。
我们三个人全部都惊呆了。
这是哪儿来的风?
在这封闭的地下古墓里,怎么可能会突然有风吹出来?
惊诧之中,我又回想起了刚才听到的爆破声,心里浮想出了一种可能性,顿时就紧皱起了眉头,下意识的猛吸了一口凉气。
二叔好像也和我想到了一块儿,他立马掏出对讲机,问了一句:“晓玲,现在上面什么风向?”
对讲机里先是传来沙沙的声音,应该是在地下十几米深,对讲机的信号不是太好,只能从对讲机的沙沙声中隐约听到蒋晓玲在雨声的背景下的回应声:“好像刮得是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