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设立农科院驻村点(2/2)
苏琼芳激动地叫了起来,她这次是真激动了,“苏豫,你真得有把握可以做到亩产8000斤!”
苏豫肯定地点点头,“我卖给朝阳机械厂的这批红薯,也就是七八分地种出来的。”
苏琼芳稳了稳心神,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立刻吩咐跟在她身后的那三位年轻人。
“小刘、小吕和和小贾,从今天起,你们三个就轮流驻点,一方面收集好元宝大队周围的土壤、水文和气候数据,一方面对这个新型红薯品种做好全过程的生长记录,明白了吗?”
三个年轻人听着他们的对话,也明白这个红薯品种的重要意义,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在农村驻点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琼芳又转头对赵玉贵说,“赵书记,您看能不能安排一个地方,作为我们农科院的临时驻村点呢?”
赵玉贵思量了一下,“先在大队部的值班室住两天,知青点那边我看看还能不能腾一间屋子出来,总之,我向领导保证,省农科院能在咱们这旮旯开展研究项目,那是我们元宝大队的光荣,一定会安排好同志们的食宿。”
刘光中笑道,“赵书记,不用专门为我们腾屋子,估计我们日常也就一两个人在这边,到哪儿挤挤都没事,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
苏琼芳对刘光中的表态很满意,“粮食记得自己带,临时借用大队的一定要记得还回去,不得占用元宝大队的一粒粮食,小刘你暂时就作为驻村点的小组长吧。”
三个年轻人点头称是,刘光中更是高兴,弄了个小组长当当倒是其次,省农科院谁不知道苏琼芳的老公可是刚刚上任副省长的廖怀林。
果然不出苏豫所料,看过了红薯地,苏琼芳又提出了想看看苏豫是如何育苗的。
于是苏豫又将众人带回了家,看了看自己那个简陋的育苗室。
简单聊了一下育苗过程中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佳数据,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育苗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明显苏琼芳的脸上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表情。
一行人又回到了大队部,苏琼芳由衷地说道,“想不到,小苏同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然总结出了很多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你的这些数据,对我们的研究帮助会非常大,谢谢你了,小苏同志!”
苏豫摆了摆手,他被说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都是瞎琢磨出来的,苏教授不要见笑就好。”
罗教授哈哈笑道,“小苏啊,你这可不是瞎琢磨,每一个关键数据,对于我们研究农业的人来说,都意味着以年为单位的漫长等待,而你的一个有效数据,也许就能大大缩短我们的研究时间,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
苏琼芳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罗教授还是念念不忘让苏豫去农学院的话题,“小苏啊,我回去立刻就跟校领导提出破格录取你到农学院的事,成不成,你给我一个准信,可不能掉我的链子。”
苏豫想想,这事好像也挺好,只要去考考试的话,自己还是有时间的。
关键是豫北大学的资源、省农科院的资源,如此一来,倒是多了一些可以利用的途径。
于是苏豫点头答应。
罗教授大喜,豫北大学的农学院如果因为苏豫和周启光教授挂上钩,那对于学院未来发展的帮助是巨大的。
而且苏豫本身从接触的情况看起来,在农业方面的造诣也是实实在在在的,这样的人才,岂能让他跑掉。
“太好了!”罗教授深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