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芳明1128 > 第858章 珠江蓝图

第858章 珠江蓝图(1/2)

目录

永乐十一年三月初,南风暖拂,帆影如云,三层甲板的巨舰顺风北上,自琼州横渡雷州海峡,进入伶仃洋。方梦华登临主甲板远眺,只见海天相接处隐隐一线绿带,那是珠江三角洲的前缘。

她站在舰首,望着两岸广袤的水域和彼端依稀可见的广州城墙,眉头微蹙。

「这珠江口,宽得出奇啊……」她低声自语,「应该是后世几百年冲积层尚未完成,如今连南海还未真正退后……」

李纲亦随船而来,披一件薄斗篷立于她身侧,顺势接话:「是啊,臣看此番由海入广州,所经者皆水天一色,实难信其为州郡咽喉,倒像荒烟蔓草之地。」

方梦华闻言淡淡一笑,未作辩驳。

广州城已在望,这座古岭南重镇如今因战乱与政权更替,虽未衰败至极,却也远不及北方繁华。港口简陋,商旅稀少,仓廪寥落,望之冷清。

一行人上岸,由广州代市长张致远率文武百官迎接。张致远本为南宋广州知府,于岭南溃败之时主动归顺大明,遂留任为代市长,执掌广州政务。

入城后,方梦华即召李纲与张致远于府衙中会晤,开列《广南两路开发备忘》,谈及「珠三角开发蓝图」。

她开门见山:「本座所构想之‘珠三角’,东起东莞、香港,西至新会、信安,中通珠江水脉,南望南海港埠,环抱诸岛如金羁玉带,此地将为未来十年内最重要之战略开发区。重商、兴工、聚人、筑学府、通水陆,最终可比肩金陵苏杭,成大明之新极。」

张致远闻言愕然,迟疑片刻才道:「臣愚见以为……此地自古多瘴疠,水乡潮湿,舟楫虽便,然难久居;昔日为贬官之所,罪人之徙,百姓亦多流徙聚居,心志不固。若欲与金陵比肩,恐非十载可为。」

李纲亦点头赞同:「且说人丁,今之岭南不过三百万,户散而业薄,士子文化未兴,风气未开,若不自北方输入高才与族姓,实难短期振兴。」

方梦华闻之沉默片刻,忽而冷笑一声,抬手一指案上地图:「你们这些人,永远只知看今日之局,不识百年之势。你们两位皆闽人,本自南迁后代,莫非也以为中原之外,皆蛮夷之地不配繁荣?」

张致远面色尴尬,欲言又止。

「告诉你们,岭南非流放地,乃前进地。」她语调愈发坚定,「今岭南虽地广人稀,正是可容天下不满之士施展之所。我大明既立于改革,不可重蹈旧王朝‘中原本位’之弊。十年之内,要使新会、番禺、南海、东莞联成一线,粤海诸埠一气贯通,成通商走廊。三十年后,珠三角自会与金陵对望,与苏杭争锋!」

李纲长叹:「主公言之极远,然实情难成。若论地气、民情、人才、财税、教化……皆逊中原数等。」

方梦华冷冷道:「正因你们皆如此思之,才使岭南千年不得跃龙门。且问你们:若使苏杭之民来此,若给他们田、地、盐、税收优待,他们来不来?」

李纲一怔,旋即点头:「若真如此,恐有愿来者。」

「既如此,何不开南迁之路,设招商局于池州、洪州、赣州、庐州、福州,召有志之民来粤立户?亦可招岭南子弟入学开科,使其不再自卑于北土。若再加外商入市、港口建设与海贸开放,广州终非今日可比。」

张致远静默许久,终于低头道:「臣见识短浅,愿听从主公调度,全力开发广州周边。」

方梦华微微颔首,旋即展开另卷图纸:「还有此地——香山岛——便命名珠海府。于此设澳门海关总署与对外贸易港,作为‘珠三角之眼’,先于富国岛、金兰湾之外引南洋之风入内海。」

方梦华手执画笔,亲自在广州府衙书案上绘下一副《岭南开发蓝图》。朱红的笔痕自香山岛一路划至南雄梅岭,蜿蜒而上,与大庾岭、骑田岭、五岭相连成片,一笔一划,皆是未来天下重心的铺垫。她侧首看向李纲与张致远,声音不高,却如江潮拍岸般坚定。

「你们口口声声说岭南瘴疠,蛮夷不化,难成大业,但你们可知,岭南自古开辟甚早,甚至比你们福建还早得多。」

她抬手指向墙上悬挂的地图:「孙吴之时,广州、交州早已设州治,与荆州、扬州同为并列之地。那时会稽以下,包括你们福建在内,皆是羁縻蛮地,连郡县都谈不上。那时若从建业望南下,所见者正是今之交趾、南海、苍梧,都是核心边疆,不是流放所。」

李纲皱眉:「但时移势易,岭南自晋室南渡后多为流放之地,风气积弱,不可同日而语。」

方梦华冷笑一声:「这正是本座要说的。晋室南渡,江左以江东为中心自立,北人眼中皆为‘江东鼠辈’。此番你我之对话,正如彼时蜀中自命正统,嘲吴为蛮夷;今日蜀宋苟安一隅却东施效颦,然而东吴所据之地早已成为天下财赋半壁之所。」

她抬目望着二人,语气忽而转柔:「我们今日何其相似。蜀宋自命‘炎汉正统’,把金虏视为强敌而将我等江南之地视作‘贼寇鼠辈’,不识大势,如刻舟求剑。他们不明,天下重心早已南移,北地早已不复汉唐之盛。」

她缓步至窗前,推窗远望。广州城楼下人声喧闹,商贩卖果,渡头起帆,虽不如明州、金陵之盛,却已有生气。

「如今江南人口早已超越金虏所据北方,若再合交趾、岭南,则我朝之疆土、民数、财税,皆超金宋两家之和。问天下大势,谁主沉浮?」

张致远喃喃:「然而百年来,江南之所以兴起,不也正因中原丧乱,士族南渡,文化教化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