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南国重心(1/2)
升龙城陷之后,满目疮痍的皇宫内,方梦华亲自带队进入国库,清点战利。除了六十万斤金银的储备,还有大量帐册文书被安南军完整缴获,其中包括《黄册》与《鱼鳞图册》,这是交趾李朝对全国田亩与户籍的详细统计资料。
方梦华在御书房外席地而坐,摊开一卷卷册页,借昏黄日光细读。她眉头愈发紧锁,不是因为数字的庞大让人惊异,而是那隐藏其后的历史规律,如巨浪般在她心头汹涌而来。
九百二十七万户籍人口。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置信的数字。
「这个地盘,还不到广南西路的一半。」她自语,指节敲着册页,「却养出了比广南东西两路总和还多一倍的人口。」
所以,此地可以轻松动员出几十万大军,结合热带环境的主场优势,毗邻的广南西路多山且人烟稀少恰恰无法就地解决北方王朝远道而来的大军后勤。而当宋神宗终于有机会灭掉交趾时为何立刻停手的奥秘也在于此,因为他发现无论派谁驻守都会再次尾大不掉,只有硬着头皮把这个藩镇说成是外邦蛮夷开除出大一统目标才好一劳永逸。
她的目光扫过大殿,思绪早已飞出升龙,飞越山河,回到江南议政厅那幅悬挂的大地图。岭南的崇山峻岭与瘴疠密林,自古是帝国版图上的边缘地带,然而此刻,它却闪耀着不容忽视的战略之光。
「若不灭越,让交趾人固守这片山水,这块地就永远是中原王朝的绝症。」她轻声对李纲说,「我们今日能一举攻入升龙,是因为我们在制海权和生产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但若这里也有一个跟本座一样有心图强的领袖,哪怕是再出一个李常杰,天下就要重新洗牌。」
李纲默然点头。他也看见了这片土地的潜力:靠近热带、雨水丰沛、地无三里平却人多田密,一旦掌握了火器技术与工商业制度,将成为无法撼动的力量。而此地又与中原隔着数千里山径,任何征讨都需从荆湖、两广辗转补给,劳民伤财,一如昔年五代南汉时的静海军尾大不掉、反噬宗主。
「女真以为地大就是力量,但他们的北疆,万里黄沙,林海雪原,真正能产粮养兵的不过几个盆地。」方梦华拈起硃笔,在地图边缘标出——「伪齐六百万」、「辽东燕云约五百万」、「女真本部与东北各部不足四百万」、「战乱后北宋逃亡与减员五百万」,最后写下,「总计:三千四百万人,其中可动员军力不及七十万。」
她转向石生:「你们说吴乞买议和,是为五年后重新来过?」
众人默然。
「他是妄想。」她冷冷一笑,「别说我们还有两百万北海道与东海道移民在种田开矿,加上江南淮南胶东,再算上新纳岭南与交趾,如今快要五千万人口,光是征税供给、粮食铁器、火药生产与军工冶炼,就是金人十倍。」
「若再算上海外各地,如高丽、倭国、粤南、陆宋、高棉,运回金银与香料,大明的财政与贸易已经全然跳出农本之限。」叶梦得接话,神色凝重,「吴乞买学再多的《军器图说》,也造不出我们的‘大将军炮’与‘旋风铳’。」
「因为不只是科技差距,而是生产力与人口密度的碾压。」方梦华缓缓起身,手扶剑柄,「金人不过是粗壮的野兽,刀剑与箭矢便是他们的全部,而我们是制造机器的民族,机器不会背叛,机器会日夜不息。」
她望向南方滚滚山林,眼神锐利如电。
「这五年,他们会偷学技术,我们会生新秩序。」
「将交趾纳入大明,不是为了疆土,是为了人口与秩序,是为了从今天起,我们能拥有一个再也不可分割的南方。」
「等到我们的蒸汽船开出马六甲,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天下重心,早已不在北地。」
升龙既下,焚烟未散,杜倚兰便率安南军稳定城内秩序,接管府衙库藏,重新划分坊市营伍。明军主力分赴诸道,国威州、大黄州、峰州、烘州等地纷纷不战而降,守令望风而靡,军民多以「顺天命、避涂炭」为由,自开城门,迎接「大明天朝重建交州」的旗帜。
数日之内,一式格式整齐的红榜贴满街头巷尾、庙宇学馆、官署城门。
红榜标题赫然写着:「奉天承运,大明天朝重建交州」,下附四法齐颁:《田税法》《商税法》《婚姻法》《教育法》,与去年平定江南后在江东、福建、两浙等地实施的法令无异。榜文清晰,以汉字喃字双语撰写,并附图解,便于各层民众理解。
交人初读此榜,多半狐疑不安,私下议论四起。
——「怎么田一百亩以下就全免税?真的假的?」
——「寡妇改嫁不再罪?休妻要经审查?这还叫男人过日子吗?」
——「听说小娃子读满七年义学,就跟旧时的秀才一样了……还包教包饭?」
有小民偷偷跑去试探新任里正:「这法,真要实行?」
里正回他一句:「真做得比说得还快!你家地册今天刚造完,明日就送来登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