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芳明1128 > 第844章 金边条约

第844章 金边条约(2/2)

目录

「不想归化大明的芒族人,他们会建立自己的国家,叫粤南国,先立于水真腊,这是你们高棉的新邻居。你若想安稳,便要与之共处。」

苏耶跋摩二世沉默不语,这几句话如锤落心头。他曾视交趾为庭中之犬,随意驱策,如今却要与之为邻、为国,甚至低头结交。他感到羞辱,却又无法反驳。

「大明不灭你,是因为本座不愿让粤南国壮大的太快,也不愿让你族自毁根基。毗耶陀补罗城可归还给你,但富国岛归我大明,作为南洋要津。」

「岛对面设高棉西港海关,我们会派官监督,高棉香料与货物可经此通行,税则协议定制。」

「此外,这场战争的赔偿,折银价值十万贯,由高棉香料、象牙、珠贝及绢麻织品折抵。另遣使赴金陵,向大明认宗主谢罪。」

苏耶跋摩二世听完,一时说不出话。这份条件不算苛刻,但足以明确昭示谁是主谁是臣。

「你不用现在答应,」方梦华看穿他的迟疑,淡淡道,「你回去吧,回金边,想清楚这天下谁才是天朝,谁才是客国。三十日内,遣使至谅州。若逾期不至,我军将亲入洞里萨湖。」

苏耶跋摩二世躬身行礼,声音嘶哑:「孤……领旨。」

当他走出大帐,清晨的雾气终于散去。谅州军阵铺开,旗帜如林,火铳隐隐泛光,象军高头难及,将士肃立,目送这位来自远南的君王步下斜坡。

方梦华起身,望向远方:「三方之局,该变成两方了。」她转身对吕师囊道:「升龙,准备总攻。」

十日后,洞里萨湖畔,干季初临,热浪尚未逼人,但高棉国陪都金边已显焦躁。甫一回国,苏耶跋摩二世便于王宫后苑召集重臣议事,然而诸臣噤声,无人敢直言战败之责。谅州一败、金边溃退、毗耶陀补罗沦陷,满朝气氛如坠冰窖。

数日后,明国使节呼延庆率军自东南来至,沿河驻扎,不入城门。与之随行者,乃是琼州军事最高主官之一,也是南征主帅方梦华亲授诏牍的钦使石生。

苏耶跋摩二世躬身迎接,两军在金边西门外的凉亭设坛,肃然对坐,史称「金边会盟」。

方梦华的条件毫无变动,亦无斡旋空间。高棉既已求和,便不得再插手交趾、南三州、水真腊、富国岛之政。条约条款详列如下:

一、交州地区自今而后皆为大明领土,任何高棉兵民不得越境干预。

二、毗耶陀补罗城由明军交还高棉,然富国岛归大明直辖,为南洋海军重镇。

三、富国岛以北设高棉「西港海关”,由大明官监督管理,所有进出口货物税率另定协议,不得自行更改。

四、高棉须于三旬之内遣使赴金陵谢罪,并缴纳价值十万贯银的香料、象牙、珠贝、绸麻等以为战争赔偿。

五、高棉正式承认「粤南国”之独立地位,且不得阻挠其发展或兴兵加害。

条约一经公示,国中哗然。有人痛斥苏耶跋摩二世割地辱国,有人则松口气:总算不用再把高棉的军队埋在不义之战里了。

苏耶跋摩二世面无表情地在文书上按下王印,随即说道:「孤签下的不是投降书,而是一场地缘的止损。」

石生拱手:「国主言重了。若贵国当日未被万俟卨之流误导,明高之间本无战事。如今止战,亦是为民解困。」

三日后,明军撤离毗耶陀补罗。驻军整肃井然,未扰民间一草一木,只留下两名记录官与海关监使,渡水而归富国岛。然安南军未撤,杜英武统部驻扎河仙镇(澳盖),列阵如山,眼望水真腊上游。

苏耶跋摩二世登上毗耶陀补罗王城南望,只见旌旗在山口延绵,战象鬃毛隐隐,悄无声息地宣告:那不是明军,而是安南军的粤南国——由交趾人组成的新邻国。

自己是被交趾人忽悠着卷入了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结果最后自己高棉国损兵折将的结果却是南北皆有交趾人为邻:北面是大明天朝的交州,南面是交趾人的粤南国。

他心中冷笑,这场仗,不只输了军队,还输了地缘主动。

他身边的大臣毗湿奴库玛拉谨慎问道:「陛下可要遣军试探水真腊下游之地?」

苏耶跋摩二世摇头:「此时若动兵,不啻再开一战。孤不怕战,只怕再被人牵着鼻子走。交趾人打得一手好棋,明国也善借刀杀人。」

他抬头望向富国岛方向,声音低沉:「万俟卨说的没错,明国是邪寇……只是,这邪寇比那个正统天朝,更像真的天朝了。」

风自南来,湖水轻漾,苏耶跋摩二世心中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天朝从不需要你俯首称臣,只需你自觉退避三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