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小医女会宠会撩35(1/2)
六岁那年,司稷有了特殊的“先生”。
“殿下,这是黍米。”李家村的老农捧着一把金黄的谷物,“耐旱,荒年能救命。”
小太子认真记在竹简上,还画了歪歪扭扭的图案。
姬小颂在一旁补充:“黍米粥要熬得稀些,病人才好消化。”
“稷儿,弟弟妹妹们也要学。”
姬小颂话音刚落,四个蹒跚学步的小娃娃就被乳娘们抱了过来。
这是司稷四岁时,姬小颂生下的四胞胎:司粟、司菽、司粱,以及唯一的妹妹司穗。
“大哥!”司穗奶声奶气地扑过来,小手抓住司稷的衣角。
司稷立刻放下竹简,把妹妹抱到膝上:“穗穗看,这是黍米,可以煮粥喝。”
司菽好奇地伸手去抓,却被司粟拦住:“不能乱拿,要问先生!”
老农笑得胡子直颤:“小殿下们真是懂事。”
金灿灿的麦浪在秋风中起伏,沉甸甸的麦穗随风轻摆,发出沙沙的声响。
七岁的司稷站在田垄边,小手紧握着一把对他来说还有些沉重的镰刀,目光专注地盯着眼前一株饱满的麦穗。
“大哥,我也要割!”司粱跃跃欲试,挥舞着小手。
“不行,粱粱还小,镰刀太危险了。”
司稷摇头,像个小大人似的严肃,“等你再长大些,大哥再教你。”
司粱撅起嘴,但也没闹,只是蹲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
司稷深吸一口气,学着农夫的样子,一手拢住麦秆,另一手挥动镰刀。
锋利的刃口划过麦秆,麦穗应声而落,但麦芒也在他白嫩的掌心划出几道细小的红痕。
“嘶——”他轻轻吸了口气,却倔强地抿着唇,不肯喊疼。
“大哥!”
司穗眼尖,立刻发现了兄长手上的红痕。
她迈着小短腿跑过来,从怀里掏出一方绣着小小麦穗的帕子。
那是姬小颂特意给她绣的,穗穗宝贝得不得了,平日谁都不让碰。
“穗穗的帕子”司稷有些犹豫。
“给大哥用!”司穗踮起脚,小手捧着帕子,小心翼翼地按在司稷的掌心,“娘亲说,呼呼就不痛了。”
她鼓起腮帮子,认真地朝兄长的手心吹气,温热的气息拂过微红的伤痕。
阳光透过她细软的发丝,在麦田里投下细碎的光影。
司稷心里一暖,蹲下身与她平视:“谢谢穗穗。”
“大哥还疼吗?”司穗眨着大眼睛问。
“不疼了。”司稷笑着摇头,伸手揉了揉妹妹的发顶,“穗穗真厉害。”
“我也要帮大哥呼呼!”司粱挤过来,不甘示弱。
“还有我!”司粟也凑上前。
转眼间,几个小萝卜头全围了过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往兄长手上吹气,闹作一团。
司稷被弟弟妹妹们挤在中间,心里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填满了,连掌心的刺痛都变得微不足道。
远处的田埂上,姬小颂静静望着这一幕。
微风拂过她的面颊,带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她轻轻抚上自己腕间淡金色的天道印记,眼中泛起温柔的水光。
“娘娘?”青柳轻声唤道。
“走吧。”姬小颂转身,唇角含笑,“去准备些蜜饯,孩子们该饿了。”
麦田里,司稷已经重新拿起镰刀。
这一次,他的动作稳了许多。
司穗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每当他割下一束麦穗,她就欢呼着捡起来,抱在怀里。
司粱和司粟则负责把麦穗整齐地堆放在一起,虽然堆得歪歪扭扭,但两人却一脸自豪。
夕阳西下,将七个小小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留在麦田里,就像成长的印记,终有一日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八岁生辰那日,天降暴雨。
司稷本应在宫中接受百官朝贺,却突然冲出大殿。
侍卫们慌忙追上,只见小太子站在宫门口,望着雨中艰难前行的运粮车队。
“他们在淋雨!”司稷急得跺脚,“粮食会霉的!”
不待侍卫反应,他已然冲进雨幕,小小的身影帮着推起陷在泥里的粮车。
路过的百姓认出太子,惊呼着要跪拜,却被他拦住:“阿伯快扶车!粮食要紧!”
这场“逃宴”闹得满城风雨。
礼部尚书气得胡子直翘:“成何体统!太子殿下岂能……”
“岂能什么?”司帝打断他,目光扫过殿外,六个小萝卜头不知何时也跟了出来,司穗甚至撑着一把比她人还高的油纸伞,跌跌撞撞地往雨里跑,嘴里还喊着:“大哥!穗穗来帮你!”
司帝大笑三声,当众将随身玉佩赐给儿子:“知民生者,方为明君!”
当晚,司帝发现儿子寝殿的灯亮到深夜。
推门一看,小家伙正对着满桌谷物分类,嘴里还念叨着:“黍米给旱地,小麦给肥田”
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六个弟弟妹妹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一个个趴在桌边,有样学样地摆弄着谷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