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39章 食邑

第539章 食邑(2/2)

目录

族里出了举人和进士之后,整个家族都跟着进步了,进入了快速扩张期。期间做过多少违法乱纪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呢

贤达”们显得很无力,也很慌张。这些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得了的大户家主,谁的手上没过手几条人命的嫌疑大户在兼并小户的过程中,怎么会手上干干净净的说的难听一点,坑蒙拐骗都是良善之辈了。

宋氏的案子,算是给苏州百姓开了眼了。往日里,人们看到的是修桥铺路,灾年施粥的宋氏,现在看见的是宋氏地基下的累累白骨。

“沈兄,不能再有下一个了!”林氏负责经商的族人说了一句,众人纷纷把目光聚焦过来。

“对啊,你那侄儿能在钦差跟前说的上话,不妨问一问,到底要干啥啊”

众人纷纷抓住沈大伯不放,如同落水的老鼠抓住了救命稻草。

对此沈大伯也很无奈啊,双手一摊,苦着脸道:“不是带过话么后续让他打问消息,也没个说法。要不,多叫上一些人,给钦差大人送一张帖子,请他老人家赴宴。”

“这能行么钦差刚到的第一天,我们可就是送了帖子的,那次人不少了,百十号呢。”

“再试试看吧。”

“贤达”们是真的没法子的,这个钦差太不上道了。不给苏州父老的面子就算了,你连退休官员的面子都不给么

一群人说着话,有人忍不住破口大骂:“都怪那个对孙相使阴招的乌龟王八蛋,就是他把贾琏给招到江南来了。”

“不要乱讲啊!老兄,慎言啊!”

一群人什么都没商量出来,最后还想让退休了的前任礼部侍郎的董老出面请贾琏出来,没想到人家没来,沈大伯等人找上门时已经出门访友去了。这位董老还真是个人精,苏州打行被端掉的第二天,他就出远门,直接奔着杭州去了。

沈大伯等几个素有“威望”的人互相看看,没人愿意当出头鸟,各自散去。

回到家里,沈大伯就告诉身边的人,他生病了,访客一概不见。

都特么的往回缩,指望别人当出头的椽子,当我傻啊

沈岩得知大伯“生病”了,立刻来看望他,沈大伯对着沈岩再三交代:“那贾琏位高权重,手握重兵,江南巡抚、总兵被他一纸弹劾被罢免,就这人还被扣下了。如今他到苏州,我们这些人拿什么跟他对着干”

沈岩听懂了,只能忍着好奇问一句:“那该如何是好,我沈氏不会也摊上事情吧”

“沈氏最兴旺的日子,都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如果钦差只是抓命案,苏州地面上沈氏应该没毛病,至少我是不知道。”

言下之意,沈氏最近几十年还算干净,没干特别出格的事情。至少在苏州地面上,沈氏没问题。离开苏州,沈大伯也不清楚。

沈氏的生意在苏州不算顶尖那波的,江南沈氏的历史久远,非要往前追溯能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吴兴沈氏。

唐朝末年,又是黄巢起义,又是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乱糟糟的,门阀士族被冲的稀烂。现在的大周朝所谓的大家族,两晋隋唐的门阀根本没法比。苏州沈氏到底是不是吴兴沈氏的分支,估计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反正乱认祖宗这种操作,在历史上太常见了。尤其是那些混出点名堂的野心勃勃之辈,更喜欢玩这个套路。

沈岩离开的时候,心情并不糟糕,甚至还有点美好,毕竟他现在就算把户籍牵走,也没太多心里负担了。再说他也没数典忘祖,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才需要迁走户籍。当然这是对外说的。

宋氏的案子,贾琏处理起来就没那么着急了,不搞什么先斩后奏了,而是让报纸,连续刊登了十天的连续剧。宋氏发家也就是这二十年的事情,高速扩张的期间,落下的案子太多了。

于是,宋氏的人被陆续又抓走了几十个,都是牵扯到人命官司里的。

最离谱的事情是,根据宋氏族人的交代,贾琏派兵端了一伙太湖上的湖匪。你没看错,就是湖匪。正经的生意做不过你不要紧,你运货的时候在湖上对你船队下手,这就是高端的商战。

就在贾琏把苏州“贤达”们吓的日夜提心吊胆之际,京城方面的反馈陆续回来了。

本着弄不过贾琏就把他弄走,换个人来的想法,京城方面的很多江南官员,呼朋唤友的拉关系,动静真不小。

陆续有二百出头的官员上奏,希望陛下让贾琏收着一点,耽误了今年的秋税是小,贾琏走后的税难收是大。

结果嘛,承辉帝在内阁会议上头一次对这些官员破口大骂,尸位素餐,结党营私,不能做事的给能做事的扯后腿等等。

骂的还算文明,就是骂的时间长了点,差不多半个小时。

骂完之后,承辉帝才警告各位内阁大臣,管好自己的下属,管不好的自己上奏请辞,都不用三请三辞,一请就批。

说完贾琏的事情,然后才提到央行的事情。

内阁大臣们看完央行的调查报告之后,也都是脑门要爆炸的状态。二殿下啊,二殿下,这一千万的窟窿想法子还能补上,怎么都闹出倒卖许可证的局面来了。还有地方上的银行暴雷案子,怎么敢不上报的这都是皇家央行批的许可证,民间银行才能开门营业。

这还说个屁啊,内阁立刻统一了思想,就算有营业许可证,没开业的禁止开业。那些暴雷的银行,地方官员没上报的,一律先停职接受调查。

搞什么搞,这坏的是皇家的名声懂不懂现在又不是明朝,朝廷没钱了出内帑,朝局败坏了都是皇帝的错。

巡视组成员全体接受调查,让你们下去巡视是去发现问题的,这么大的问题没发现,是收钱帮忙遮掩了吧

“愤怒”的承辉帝,表示这个案子涉及皇家,所以龙禁尉全权办理。内阁大臣在张庭恩的带领下,据理力争,因为户部在银行也有股份,所以这个案子不能看成单纯的皇家案子。

为了办案的主导权,张庭恩头一次与皇帝在内阁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坚持龙禁尉只有调查权,没有缉拿官员的权利。当然了,龙禁尉抓内务府和宗人府的官员,内阁也不会说一个字。

贾琏来到苏州的第二十天,收到了来自皇帝的密信,以及恩师张庭恩,候补老丈人林如海的信。

皇帝密信问的是央行的事情,让贾琏出个主意,想法子解决掉那么多烂账,现在不是处分人的问题,而是央行绝对不能暴雷。

贾琏看完皇帝的信,不禁为李元默默地哀叹,想回京怕是没机会了,安心的在婆罗洲呆着吧。

问题不是没法解决,贾琏给了一个建议,搞土地置换,换到哪里呢换到石景山,还有塘沽,这两个地方,一个发现了铁,一个发现了优质煤矿。贾琏甚至忍痛在地图上标明了地方,回信再三强调,先收回抵押土地,再让那帮借钱的人打欠条。还清欠款之前,他们都在银行的失信人员名单上,皇帝陛下千万不要再心软了。

至于置换的土地呢,再次置换,不是都在辽东么那给换到鞍山周边吧,地方不能小了。

承辉帝接到贾琏的回信之后,大喜过望。也知道这两块置换的土地是贾琏提前买下的,属于贾琏私人名下的土地,地契在存在如烟如玉手里。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反正辽东那边地广人稀的,鞍山那边的土地也不值钱,承辉帝大笔一挥,直接把周边一百里(五十公里)之内。全部赐给贾琏做食邑。贾琏成为了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个封了食邑的臣子。

贾琏得知此事后都懵逼了,这玩的也要大了吧当然这是后话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