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寒门枭雄 > 第一千零四章 再兴盛世

第一千零四章 再兴盛世(2/2)

目录

而后杨再兴利用西北三州和江南的崔家又建立了一条商业往来的重要线路,又狠狠的赚了钱。

而大魏自打齐王登基之后,便封袁不屈为朝廷宰相,沈忱为朝廷副相,一直致力于吏治。

一开始的时候还算是顺风顺水,可是在齐王袁相沈忱三人的努力之下,越挖越深。

一直触及到了三人阶级的对立面,那就是皇上、宰相以下的所有阶级。

朝廷要进行土地改革,要改人头税为土地税这便是触及到了朝廷官员以及那些地主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是一百万个不愿意。

而大魏现在拖着这副羸弱的躯体,已经受不起太大的折腾了,袁不屈等人也就只能一点一点的进行改革。

可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却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利益,你改一点,我就在旁边多吃一口。

大魏现在也陷入到了复杂的情况之中,皇帝和宰相站在一起,想要改革吏治,改革土地。

可除了皇帝和宰相以外,天下就只有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才和他们站在一起,所以现

在的情况就是改也改不了,那些反对改革的人也不能杀皇帝杀宰相。

而与此同时,在匈奴之下的一个少数民族肃慎族忽然崛起。

肃慎族的塔米思汗,带领肃慎族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占领了匈奴将近一半的疆土。

拓跋奇迈和匈奴长老们只能暂时言和,一同对付这个塔米思汗。

可是匈奴内战基本上已经耗光了那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实力,匈奴现在就是一个纸老虎,而塔米思汗撕破了纸老虎的伪装。

两个月的时间内,便攻破了王庭斩杀拓跋奇迈,并且烧死了匈奴的长老们,宣布建国。

大魏是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的,于是派遣使者想要建立外交,可塔米思汗却不甘心只灭一个匈奴。

于是半个月时间之后,塔米思汗再一次向大魏宣战,并且只用半个月的时间,便攻破了大魏的北部防线兵临京城下。

袁不屈为了皇帝的安危主动留下来镇守京城,而皇帝则被大臣们带着度过了天江,去到了江南。

又是半月,京城城门大破,袁不屈站在皇宫前,自刎归天。

肃慎族的战斗力虽然强,但是面对天江天堑也不可急在一时,所以塔米思汗便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杨庄。

于是肃慎族百万大军兵临城下。

杨再兴亲自指挥作战,用火炮和只有蒸汽机才能打开的金属大铁门挡住了肃慎族的进攻。

塔米思汗知道暂时咬不下杨庄,便准备撤军,可没想到杨再兴却大开城门,带着杨庄最新式的武器杀了出去。

热武器时代的来临,注定了骑兵的消亡。

在手摇式加特林击炮的打击之下,肃慎一族的骑兵全都变成了活靶子,一片血肉横飞之后,塔米思汗望风而逃。

多年的经营,

杨再兴已经积累下来了相当恐怖的实力,西北三州是杨再兴的粮仓,杨庄是杨再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武装前线。

如此以杨庄开始,杨再兴只花了三天的时间,便将肃慎族赶到了北方的草原,重新占据了京城。

塔米斯汗派人来求和,杨再兴便杀了肃慎族的使者率领热武器大军一路北上,平推肃慎族。

最终在匈奴王庭前,杨再兴一发雷明顿步枪子弹镶在了塔米思汗的脑子里。

就这样,一位本来应该成为一代天骄的塔米思汗,便死在了杨再兴的手下,死在了时代交替的洪.流之中。

大魏的官员们还想用规矩束缚住杨再兴,让杨再兴俯首称臣。

可杨再兴哪里愿意?而且杨再兴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不管是大魏人还是匈奴人都平等对待。

百姓们都很敬仰杨再兴,甘愿成为杨再兴的子民。

甚至于江南的百姓们偷偷的给杨再兴的部队指路,顺利的度过了天江天堑。

皇帝赵守楠自愿禅让出皇位,萧太后和匈奴大皇帝也自愿禅让出匈奴的皇位,至此大魏和匈奴合二为一,变成了一整个国家。

新的国家国号为华夏,杨再兴为华夏朝高祖。

以往的大魏朝官和匈奴朝官全部不用,重新录取,并且还发布了改革的律法,重新丈量分配土地。

改人头税为土地税,官绅一体纳粮,并且实行推恩令,藩王去世之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藩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同时华夏国提高工农的待遇,提高商人的待遇,尤其工部官员的待遇得到显著提高,华夏领先世界一千年,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华夏五年,万国来朝,天下纳贡,史称再兴盛世。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