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郑家人上门(2/2)
顾昭起身环顾这个院子,对顾母说:“要不然咱们要一条狗养着吧,狗还能帮着看家护院呢,家里平时就您跟顾昉欢颜在,有条狗在家里我也放心。”
顾母点头,说:“我也想过这事,等我再跟小昉好好说说,老二家的地都分出去了,家里就这几口人的地,再留着这条牛也没有什么大用处。”
顾昭想到顾父,就问:“娘,要不然您带着小弟还有欢颜去县里吧,我爹申请个家属院,你们都去住着不好吗?”
顾母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你爹这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等他退休,就回来这里养老,我们哪里能再去麻烦学校?”
顾母是顾父从外面带回来的媳妇,当初为了不让人发现顾母,顾父在县里的高中教学,顾母则是在村里住着,两口子也算是聚少离多,后来顾父回村里劳动,两个人这才像别的夫妻一样在村子里生活了这么多年。
顾昭有些可惜的说:“娘,其实顾昉跟欢颜去城里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顾母却笑了
笑,说:“孩子争气,在哪里都能学得好,你大妹跟你三弟初中毕业就跟着你爹在家里,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不照样考上大学了吗?顾昭,我们在这村里生活的挺好的,你别担心。”
顾欢颜坐在昨晚上熬绿豆稀饭的那个黄泥炉子旁边,手里拿着从顾大夫那里带回来的汤头歌,顾母回头看到了,笑着说:“咱们欢颜这是要准备好好学习了吗?不过上面应该有很多你不认识的字,等吃了晚饭,奶奶教着你读好不好?”
顾欢颜使劲点了点头,然后低下头接着看手里那本线状的书,这书上很多繁体字,顾欢颜连蒙带猜的能知道一些,这样看起来总归是有很多不理解的,所以,能有个人教着她读,然后再好好的解释一下,能帮助她更好的背诵这本书上的东西。
顾欢颜考虑了一晚上加白天一天,她觉得,跟着顾大夫好好的学习医术挺好,特别是昨天下午顾大夫跟她说的那几句话,顾欢颜感觉,顾大夫应该是知道一些事情,不管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能学一身本事,对自己还能没有好处吗?
其实顾欢颜一直就有一颗学医的心,只可惜她当时条件实在是不行,孤身一个人,身无长物,学医学费高,功课太紧张,她不能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能去外面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现在一个学医的机会摆在她的面前,虽然不是她想学的临床,但是中
医博大精深,自己从这么大开始跟着学,还愁日后学不好吗?
顾欢颜觉得心里痛快了很多,有了努力的方向,就看到了希望,人有了希望,前面的路就算是再难走,也会觉得甘之如饴。
晚饭是顾母熬的麦仁稀饭,稠乎乎的,顾欢颜就着咸菜条喝了一小碗,小肚子就撑了起来,顾母让顾昉带着顾欢颜去街上消消食,她则是在院子里的灯光下开始拆从顾父那里带回来的被褥,准备明天去河边洗干净,再给做起来。
顾昭在一边摇着蒲扇,问顾母:“娘,顾明两口子经常过来吗?”
顾母把拆下来的被里被面收起来,棉絮叠起来放到一边,听到顾昭问她,说:“他们两口子整天忙地里的活,冬梅还得照顾顾柏,哪里有时间经常过来。”
顾昭哦了一声,又使劲扇了两下,顾母笑着说:“行了,我这就干完这点活了,你快歇着吧。”
正说着话呢,听到有人敲大门,顾昭站起来走到大门口,竟然看到自己的岳母,身边陪着的是郑秋意的三弟。
都是实在亲戚,顾母招呼他们在院子里坐下,顾昭则是忙着给倒水。
郑秋意的娘家娘,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一头花白的头发团成一个小纂用发网网在脑后,因为上了年纪,眼角有些耷拉,三角眼看起来有些阴沉,薄薄的嘴唇,因为经常抿着,法令纹有些深,整个人看起来带着一些的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