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完美K线 > 第九章 少年梅豪韵

第九章 少年梅豪韵(2/2)

目录

《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批发价是0.6元/份,零售价是0.8元,每天批发各100份;《参考消息》一份能赚0.15元,每周出两次,他通常每次进货30份;还有一种叫《财务报表》的大塑封纸,就是把几十家上市公司的简要财务数据罗列在一张地图大小的报表上,这个进价才0.5元,能卖1块钱,但不是天天都有,只要出《报表》,他也会进个几十份。如果每天都能顺利卖光报纸,可以挣个四五十元,但这个生意也不是包赚不赔的,过了早上9点,报纸通常就卖不出去了,积压过多就可能赔钱。

这也正是梅豪韵要尽早赶到批发站的原因。他先拿到报纸,凭着体力优势,率先到达报摊,就可以率先开卖,别看只领先个十几分钟,也能先卖掉三四十份。

他的摊位摆在上海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的位于市中心的一家营业部门口,对面是一个著名的公园。一大清早,来自四面八方的股民聚集在公园,激烈地胡吹神侃着与股市有关的各种“内幕”消息。批发站距离公园十几公里,梅豪韵铆足了劲,大约半个小时就赶了过来,即便凛冽的寒风也吹不散他脑门上的汗珠。

他照例支开自行车,将《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分别堆放在前篮斗和书报架上。一群股民立即围拢过来,很快就卖掉了几十份报纸。

“好时光”总是短暂的,十几分钟后,阿驼也赶到了。这个有点驼背的中年男人,据说是个下岗工人,在这块练摊卖报很久了,梅豪韵的突然加入搅了他不少生意。阿驼本来每天进货数量比梅豪韵多两倍,自从搅局者出现,他减少了进货,却仍然常常有积压,事关生计,他显然十分恼火。

小君放弃了整个寒假睡懒觉的机会,每天都谎称晨练,抢在父母上班前出门,赶往梅豪韵的报摊。这几天她出门更提前了,因为没有了自行车,她必须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过去。她从来不会拖沓,因为她知道,梅豪韵希望她尽早赶到。

梅豪韵的生意通常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超前阿驼的那十几分钟,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照顾阿驼的生意,毕竟是老主顾了,而且人家靠这个维持生计的。第二个高峰主要靠小君的神助攻。虽然只是初中生,小君却身材高挑,眉目清秀,嗓音甜美。她一叫卖,总是能吸引“大叔们”的驻足。事实上,至少三分之一的报纸是小君帮梅豪韵卖出去的。

每天十点,小君要上补习班,他们必须九点收摊,然后梅豪韵骑车带着小君赶去上课。原本有更合理的做法,那就是小君自己骑车回去,梅豪韵再卖一会儿报纸,然后坐公交回家。但他们似乎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方案,因为他们都很享受那段甜蜜的路途。

并不是每天九点之前都能把报纸卖完的,大部分时候会剩下三五份,他们往往会送给别人,当然不忘加上一句:“以后买报纸,记得找我们。”这么做激怒了阿驼。

目录
返回顶部